《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》将于 2025 年 9 月 1 日开始施行,该办法对 AI 生成合成内容的标识做出了明确规定,从业者需严格遵守,否则将承担法律风险。以下是相关避雷指南:
- 标识要求
- 显式标识:AI 合成的文本、图片、音频、视频、虚拟场景等内容,都要在生成合成内容或者交互场景界面中添加显式标识,以文字、声音、图形等方式呈现并让用户明显感知。例如,图片需在显著位置标注 “AI 生成” 或 “人工智能合成” 字样,音频、视频开头需有语音或文字声明 “本内容由人工智能生成”。当提供内容的下载、复制、导出等功能时,也要在适当位置添加提示标识。
- 隐式标识:服务提供者应当在生成合成内容的文件元数据中添加隐式标识,包含生成合成内容属性信息、服务提供者名称或者编码、内容编号等制作要素信息。对于文本内容中添加隐式标识、多媒体文件中添加数字水印等技术难点或可能增加企业成本的情况,不作强制要求,但鼓励采用文本符号标识、音频节奏标识、文件元数据标识等低成本实施的可行方法。
- 禁止行为: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恶意删除、篡改、伪造、隐匿规定的生成合成内容标识,不得为他人实施上述恶意行为提供工具或者服务,不得通过不正当标识手段损害他人合法权益。
- 法律风险
- 未标注 “AI 生成”:若未按规定对 AI 生成合成内容添加标识,将被限期改正,最高罚款 10 万元。
- 伪造 / 篡改 AI 标识:伪造、篡改 AI 标识的,将没收违法所得,罚款 50 万元。
- 传播未标识的违法 AI 内容:传播未标识的违法 AI 内容,可能会被吊销许可,罚款 100 万元。

- 平台责任:平台需要承担 “双重审核义务”,事前要上线 AI 内容检测系统,自动拦截未标识内容,对金融、医疗等高风险领域内容实施人工复核;事后用户举报未标识 AI 内容,平台需 24 小时内处理,若因审核疏漏造成损害,平台要承担连带赔偿责任。
查看原文:https://std.samr.gov.cn/gb/search/gbDetailed?id=301E0388CB75788DE06397BE0A0AE1B4
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